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394|回复: 0

真爱与谋杀──一起检察官建议从轻判处的杀人案

[复制链接]
AZorrKPb 发表于 2009-4-13 19: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时光易逝,岁月难留,这世间,唯一不变的是真情。爱是世界上流传最广的语言,尽管它有时候听起来很离奇。比如爱与谋杀这对矛盾的字眼在石桦故意杀人一案中竟异样地重叠了起来。2006年5月开始媒体对这一看似离奇的案件进行了追踪报道。一时间,石桦故意杀人一案立即成为了市民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个岳阳大型企业的幸福家庭为什么出现惨烈血案?曾经是个乖巧听话、认真工作的青年为什么绝望自杀?俗语云“虎毒不食子”,到底是什么动机竟使一位年逾六旬的老人泯灭天性去杀害自己的亲生儿子,想和儿子双双解脱?身负打击犯罪职责的检察官为什么在法庭上建议对被告人从轻处刑?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案件背后到底隐
% J  e7 m4 n. G9 x" q' @
  h% P) u% k, D6 t* E藏着怎样一个离奇的故事,看看检察机关是怎样公诉这件惊世奇案的吧!
: Z% I2 O3 O! ]6 N6 b' J& y! ?/ W
  案情回放STRONG># k" e$ J9 _) P" x% o7 [- r

/ }( m  P6 g/ l/ ~" U  2006年5月12日晚23时许,岳阳市公安局金盆分局接到来自岳化医院的报警电话,称有一位病人的父亲正在用电击的方法杀害自己的亲生儿子,被护士发现制止后,待护士一走开,他又用枕头将儿子的头部蒙住企图让其窒息死亡。警察闻讯后迅速赶到事发现场,制止了悲剧的进一步发展。几乎已经停止了呼吸的被害人在医院的抢救下重新有了心跳。而以为儿子石小华已经死去的老父石桦喝下事先准备好的毒药,准备与儿子一同离开这个世界。被及时发现后,送往急诊科抢救。也许是命不该绝,父子俩竟又双双活了过来。公安机关通过侦查发现原来这不是一般的谋杀案件,因为父亲在动手之前就和儿子多次商量过自杀事宜。公安机关还了解到被害人石小华多年来患有严重的精神抑郁症、癫痫等疾病,有过多次自杀经历,但每次都被抢救过来。通过侦查,民警们发掘出了一个不幸家庭的苦难史。
, b" t* L4 a3 {" }, T( S
: l3 }) N5 m( g9 j1 X4 b  被害人石小华是本案被告人石桦的亲生儿子。三十年前,儿子的降临曾经给这个幸福的家庭带来了不少欢乐。石桦夫妇是岳阳某大型石化企业的技术工人,收入颇为丰富,一家四口,其乐融融。然而,一场疾病的降临轻而易举就粉碎了一个普通家庭对于幸福的所有想法。噩梦开始于1988年夏天的某个夜晚,石小华在睡梦中突然四肢抽筋,两眼翻白,口吐白沫,经医生诊断为癫痫病。那一年石小华12岁。自知道儿子患上癫痫病的18年来,石桦从没放弃过任何诊治的机会。在对抗病魔时,石桦有着跨父追日的勇气与毅力。他不怕路途遥远,多年来,带着儿子访遍各地名医,长沙、北京、上海、郑州都曾经留下他们的足迹。他不怕风餐露宿,为了给儿子拿药,石桦日夜兼程,经常天没亮就动身去武汉,晚上又赶回来。在火车上他还有过几次遇到小偷和被人打劫的经历,每一次石桦都舍命保护随身所带钱财,绝不能让小偷得逞,那是给儿子治病的救命钱啊!久病成良医,为了给儿子治病,石桦夫妇自己开始学医看书,查看有关类似的病例,不放过任何一种治愈的可能性,甚至自己制作偏方给儿子服用。关心则乱,时间拖的越长,治愈的希望也就越渺茫,石桦的信心如同沙漏般一点一点的流失,因此他不得不加快出外求医的步伐。2002年,石桦在带着儿子在北京寻医时,碰到了“医托”,但救子心切的石桦那时就像是溺水者抓到救命稻草一般,倾尽囊中4000多元买了45副中药给儿子服用。可是天不遂人愿,这么多年的辛苦努力与劳碌奔波,石小华的病情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加恶化。发病的次数越来越频繁。2005年11月份,石桦听说北京某大医院对这种病有方法,又带着儿子满怀希望上京求医。为了等待专家确诊,石桦在这家医院忍冻挨饿地排队长达十几个小时,可换来的就是三分钟的诊断:病因不明,无法诊治。石桦再一次从希望的顶端跌落到绝望的谷地。
; R2 p& ^9 Z. R: ^2 m0 i: A, r3 n$ U' n  ^9 o* V
& A* E9 I" m9 `& }
  / s' s' ~9 G  D, B

/ [1 _4 n: E: q- K/ a- O( w" H
6 `, B" b* {. y* ]  石小华就是从这家医院住院部的三楼跳下去自杀未成
; n5 \/ V# O( `1 a' p2 j  _" k" `( {7 N; P) k' M2 d: _7 H9 L8 V

0 v7 d1 c5 e4 ]1 Z; |9 H  
5 U3 l  }2 j* `9 c' D8 Y6 k5 F6 `  Q( L
" y8 D$ R. t) r1 D) @6 i+ q
  石小华正在抢救中,图中A和B分别为作案工具枕头和电线) p1 v5 @4 O- |* L) @/ f

+ J1 E1 S1 n) q: N8 S) ~6 s) c; \) O, h4 t- n( T
  ! b# ]: _4 E9 u7 T  G" h
# j9 M0 W3 a# ~4 e) c0 H
+ [, q: s; y  Z  [. V
  办理这起案件的公诉人当时在出庭支持公诉
9 P9 P8 w9 w; m; E2 L# |2 O& H7 r. ^5 r* v! p
  石小华参加工作以后,由于在岗位上频频发病,厂里领导决定让他回家休养。没有了工作,这无形中加重了石小华的精神压力,更加觉得自己除了给家里人增加负担外没有任何价值。长期的无所事事以及心情郁闷再加上疾病的折磨,石小华又患上了抑郁症。这对一个不幸的家庭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此病一旦发作起来,会神志不清,发怒时甚至伤害到自己的家人。有几次发病时,石小华疯狂殴打自己的父母,差点没把他们给掐死。病魔离身后,儿子求生的意念更加薄弱,轻生的念头非常强烈,终日沉浸在自己的悲伤痛苦里,一心想求解脱,一次又一次的辜负父母亲为他所做出的一切努力。他们夫妇为了儿子的康复几乎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工作三十余年,没有钱购房,面积不大的老厂区宿舍里几乎没有什么象样的东西,他们将所有的积蓄全部在治病上。十几年来,绝望与痛苦总是像恶魔一样缠绕着这个家庭。然而,儿子的每一次自杀都是对他们更深的折磨。2006年5月7日,石小华因病发作在岳阳市岳化医院接受治疗时,趁人不备从三楼跳下来自杀,致使全身多处骨折,大小便失禁。这次,石桦彻底绝望了。看着儿子躺在病床上生不如死,于是他萌发了想帮助儿子自杀的想法。接着就有了后面发生的一切。
- O) _& n0 l+ m; x$ i. H  \0 b
; c% p/ K7 J& Y- r$ M7 |  此案发生后,立刻在当地引发了轩然大波。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人们并没有对凶手加以过多的苛责,而是抱以无尽的同情与怜悯。62岁,本来是儿孙承欢膝下,享受天伦之乐的年龄。可是由于疾病,儿子三十岁了还无法成婚,只能由老父老母照看。看到儿子遭受疾病的折磨而无能为力,老俩口长年背对儿子以泪洗面,身心疲惫。但是十八年来,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自己的儿子。夫妻俩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无时无刻不感动着当地的群众。看到石桦被逮捕,50多位邻居自发联名向公安、检察机关请求宽大处理。/ X9 X0 Z1 ]: R8 J; `

( p1 K0 O+ N& S  m5 [  检察官公诉暖人心STRONG>) s2 G5 d7 M& l/ |5 V. B) T3 n5 Z. L; g
% Z. I7 B  I, J2 J" w) f4 U5 o$ c
  随着案情逐步明朗,岳阳市云溪区人民检察院承办此案的检察官发现,这起案件没有一般杀人案件中骇人听闻的作案手法,没有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凸现在检察官眼前的是一段感人肺腑的父子深情。随着办案工作的深入,案件背后的真相同样令检察官震惊不已。此案不同于他们以往办过的任何一桩故意杀人案件。凶手的杀人动机不是因为恨,而是源于爱。因为爱子心切,不忍见到儿子遭受病魔的摧残,石桦不惜以身试法,在法律与情感当中做了一次艰难的选择。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即使是办案的干警们,在处理这样一桩凶杀案时,也无时无刻不徘徊在情感理智之间。情感上,他们同情这个可怜的父亲,敬佩这个父亲这么多年来对久病儿子的不离不弃,实在不忍心把这样一个年逾6旬的善良老人送上法庭。理智上,在其位,谋其职,违法必究,执法必严,他们没有选择的余地。尽管是源自于爱,但石桦过激的行为已经触犯刑律是不容辩驳的事实,石桦以故意杀人罪被起诉。
5 ~2 C/ n; }' z; ?6 ~/ W. v& T, x/ Y# ?. {4 [: H

. J" a/ U6 O5 \2 I# j2 Z/ N  C; F7 c) w4 F  d9 X
  2006年7月7日,备受关注的石桦故意杀人一案由法院公开审理。法庭上,一向以打击犯罪为己任的检察机关的公诉人在发表公诉意见时史无前例地为被告向法庭“求情”,在量刑建议上希望法院能考虑本案的特殊性,体恤被告爱子情切,一时糊涂才会铸成大错从而从轻处罚。庭审进行到这里,法庭内早已是哭声一片 。父子两个抱头痛哭的场景令在场的每一位群众无不动容。而旁听席上被告人的妻子与女儿早已泣不成声。这个苦难的家庭已经历经了太多的磨难,几乎尝遍了世间所有的人情冷暖。因此公诉机关的求情,令他们感到意外、激动和温暖。经过审理, 法院认为被告人石桦为帮助儿子解脱痛苦,采用电击及使人窒息的方法欲致其儿子死亡,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但鉴于被告人石桦认罪态度好,且属犯罪未遂,可以从轻处罚。最后法院判决被告人石桦犯故意杀人罪(未遂),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五年。至此,一场因爱而起的刑事案件最终因为法律的善良与公正画下了一个圆满的句点。在本案中法律展现了它难得一见的柔情,适用了最轻的刑罚,石桦也因此免去了一场牢狱之灾。得知判决结果以后,所有关心石桦的人们都松了口气。人们在习惯了法律的铁面无私之后,回头看看这个案件的判决,其中闪现的人性的光辉让人们心中涌现的是无限的温情与暖意。$ Q5 P6 W: U) l
! ?- n$ x5 w! y; o
  案件引发社会大众深层思考STRONG>
6 f1 |0 _. T* L* Z' U$ J% y# `% f9 ?6 V  `& o* d
  审判结束了,生活还要继续。希望从死亡边缘被解救回来的石桦、石小华父子通过此次诉讼过程明白许多,死亡并不是苦难的终结,希望他们能够记住所有为了挽留他们的生命所付出过努力与关心的人们,希望身患疾病的儿子能够意识到真正令父亲感到绝望的不是他难以治愈的病疼,而是他万念俱灰,一心求死的心哪。 “只要热爱生命,一切都在预料之中”,希望身患重病的石小华能够善待自己的生命,能够以最坚强最勇敢的心去度过以后的人生。而那些真正关心弱势群体的人们,也请你们以一种平等友爱、理解包容的心情去真正接纳、关怀他们吧。
6 T4 s% o: s2 Q' U( U3 P& c0 \
7 |. {2 F" a$ A' e& L  (文中石桦、石小华均系化名)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6-1 17:29 , Processed in 0.09871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