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1394|回复: 0

“丢身份证不挂失不担责”背后所诠释的法律规则

[复制链接]
运恒 发表于 2010-4-1 08:4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V4 e" i7 I. p" `/ p8 Y. a
1 U8 @# Z3 {' E3 p3 o4 q; u) q2 S
  近日公安部在回答网民提问时明确表示:公民丢失身份证后,无需办理挂失和登报声明。如果居民身份证a>丢失被他人冒用,冒用者及审查部门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丢失证件者不用承担任何责任。
- A$ z: [( H; d. \  U! u4 `& t3 \. h5 \- ]: a
3 E6 N$ R: Y$ ?5 ]6 B
  这则消息经媒体报道后,似乎没有炒作成热点。
' f$ q7 ^- A9 S, B( W6 L$ E- }: _5 \. \; B" a* A2 Y8 S, c; H

8 C1 x/ S' N, I' j  或许大家认为这太平常了,公安部本身不过是在释法。
' f5 u8 E. Z( R* e; N
& ?: {3 v3 a6 O! `' R( j* \" Q& ^1 g; g
3 r6 q- M& o" E$ o  
" t! b, C$ F9 G" H0 l/ }2 g, O# W- l) k, x9 N7 r8 x
6 `- f* A8 @5 ]( o+ Y( b* B% v
1 z' d5 |) }7 ~4 n- X+ S+ w

- h, |8 {* T3 `: l! V, `4 `; b; S  “居民身份证a>丢失的,应当申请补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a>法A>》第十一条),根据“法无明文规定不得为”的行政法制原则,自然强行要求公民“办理挂失和登报声明”无法律依据。6 M% v' \; v: E7 c4 Q; D/ R' n! S

, D8 @: C$ A2 v" c6 [9 U! j
" s/ r- n* \$ \1 a  至于说“如果居民身份证a>丢失被他人冒用,冒用者及审查部门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丢失证件者不用承担任何责任”似乎仅仅指刑事或治安责任,因为公安机关是无权对民事侵权、行政赔偿等责任的承担与分配进行确认的。
7 q" E8 ^6 Q! D/ s1 A
# J+ r+ w9 T# r% V6 @' b- N- P1 ^. H  S6 U. |. D3 M
  尽管从理论上分析,确实“如果居民身份证a>丢失被他人冒用,丢失证件者不用承担民事责任”。
3 k. c! K& e6 M& Z& h+ E& t( h' H' V/ s4 D6 j' b; X$ i

& Y+ s, p! g( C2 z) L# y  我们知道,身份证作为“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的身份”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a>法》第一条)。尽管该法第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公民应当出示居民身份证a>证明身份:(一)常住户口登记项目变更;(二)兵役登记;(三)婚姻登记、收养登记;(四)申请办理出境手续。但事实上,居民办理业务需要使用身份证的地方可真不少。我们行走在今日的社会中,身份证是最重要的识别和认证符号,买飞机票、办理银行存折、证券交易、签订合同、购买房产……身份证承载了太多的功能,也附加了太多的责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身份证,我们寸步难行。. Q; K$ w9 e/ }' k: B3 P  `
0 r& ~# p+ W( C' E- @- ^5 j  |

) @: Z( v9 l' I0 T  尽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a>法》第三章明确规定了“使用和查验”制度。通过研读法条,我们不得不肯定地发现该法只赋予了“人民警察依法执行职务,遇有法定情形,经出示执法证件,可以查验居民身份证a>”。该法第十五条第三款还明确宣告“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扣押居民身份证a>。”由此可见,法律只规定了人民警察对居民身份证a>的查验权,除其之外,任何组织和个人是无此权限的。
1 G; J' N; ^* S6 ^: y
4 E6 R# c* r/ D9 y
: B- F6 G4 }2 I" w  事实上,并不是如此。一个作为服务企业的电信运营商,你去办张手机卡消费都得出示身份证。在中国,这样的垄断消费行业你都不知道它是政府还是企业,干脆称之为“二政府”吧。偏偏是这样的企业越来越多,你又无法可逃避。那你不得不给人家出示身份证。, ~, V6 n( U' K" m' {  D
5 N# p" O) y" z3 a2 c$ E+ [  u

& o; z; m% S0 n. }  j4 J7 k: T% ]  为何“如果居民身份证a>丢失被他人冒用,丢失证件者确实不用承担民事责任”?
' S& k+ q" r8 ]% R0 y
' g, Q% k2 d* Q4 m5 C" c: X' u
) v& v7 h% T1 E- ~' d. }  因为身份证只是身份证明。而居民与对方进行的消费、服务等合同中,除了出示身份证明,更重要的是要用双方签字,合同才能成立。《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a>>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五条规定,当事人采用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应当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在合同书上摁手印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其具有与签字或者盖章同等的法律效力。
& I4 P( \* t, n) M* C9 Y
4 |7 x: p" @4 K. e1 r0 j
; a$ J2 c, @" O. T" y$ s; R  可以说,签字/盖章才是合同的成立要件。而且,按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将签字与盖章是区分的。2008年第1期《最高人民法院公报》在裁判摘要中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a>》第32条规定:“当事人采取合同书形式订立合同的,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者盖章时合同成立。”因此,当事人在合同书上的签字、盖章的效力,是表明合同内容为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当事人据此享有合同权利、履行合同义务。同时,当事人在合同书上的签字、盖章,还具有使合同相对人确信交易对方,从而确定合同当事人的作用。
4 M9 @* b$ a9 h8 d0 R, G
  A  n: z7 g/ l, n2 Z8 M6 `- Z; ~2 `/ S+ \. q
  在这个意义上,合同没有加盖单位的公章但是有法定代表人的签名,该合同有效。4 K; e7 o+ r- F! ^2 O2 m7 X
) U, z. r+ F( q" A
4 L0 g$ B' U7 G  S- v) V$ V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冒用身份证并不产生实际作用,当然“冒用者及审查部门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而不是丢失人。+ e/ X" B5 j' h5 a  M2 U: [4 f

: A! j. Z2 |4 L) u
& c* H* A! \0 J8 k* X3 p. k7 D  就我看来,公安部的这个解答好就好在承认了“签字”在法律上的意义。认字还是认章,一直是我国法律上悬而未决的争论A>。道理倒也简单,古代我国国民素质低下,教育不普及,许多人不会也不可能有自己的签名。但今天,似乎再过分强调认章没有必要。
6 b! _* c( R6 \) {, U6 t# n( @  t. S
( n9 N% }  d6 X- [, v& o
  这才是这个解答的最关键之处。8 R( J$ {+ Q* u) J- }) i% b
9 R+ D! y9 w# \3 J) Z/ ]6 D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5-4 08:56 , Processed in 0.12695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