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1760|回复: 0

不良制度吞噬了爱心

[复制链接]
功夫恢感 发表于 2010-4-22 17:4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_5 p  {! N  U
- E  S. C3 G, h" g+ \6 N
  青海玉树发生了地震。
5 M9 _- F5 F$ x" }+ v5 z& z* N# }. N# k, N  ]: s
3 U" H; x2 ~1 W+ F
  想来我中华民族真是“多难兴邦”。前不久,民众还在关注大西南百年一遇的旱灾。好在我国幅员辽阔,要不真是随不了。- L/ R, X! @1 |5 \/ A+ m

" _/ u, s4 I/ M; q% m" K6 j& x. L
  正在看电视的儿子说,“多可怜啊,你们快捐款去啊”。0 m$ z6 `0 v1 Y3 H2 C, q7 g' U
/ v% o  c% e; t; Z0 N) j

: D& C# ?. L' h; p4 q7 F" ?" G  我和太太没有作声。+ r6 L$ u. ^) n7 p9 p" @
) m' U. e  C5 b5 Z

8 ^- G1 |7 A- D7 L6 [5 T  
% @( R0 f( z0 U9 O1 M# H  ?
" Q% J1 H" j" O* b8 R: {# l
4 r% I6 f" G2 x/ H7 B" f9 X; `0 j- e3 g" i$ R" K7 }  \' T8 N
7 _( Y& H: m2 k
  “崽花爷钱不心疼”,相信这是一条颠仆不灭的真理。当年,我在大学里也是如此。抽烟喝酒,特别大方,因为钱是我父亲的;后来,大学毕业了,一个月工资460元,刚刚够吃饭,于是下决心戒烟了。
- y8 i9 [& N. ^) I5 |( P* p6 Z8 a: F. \; M
$ A$ o- K3 v0 s
  我儿子亦是如此。自己一分钱不挣,纯粹的消费者,但捐款特别积极,也总是想大方表现,总是嫌我们给的钱少。6 V+ ?! @. X% Z% h# X6 k! c  W% o# D

- f8 a8 }: k' Y
( C7 L8 ]* Q/ Q7 \+ m% a  “你们真没有爱心”,儿子看我们不接茬,嘟囔说。4 @: c; [0 V, Y  `4 V$ R

9 O' X4 F& T9 A0 C( [
% ?$ d9 r3 w- c, Q- i+ \* ]  太太急了,“你个小孩子知道什么呀?爸爸在单位,肯定会安排捐款的,我们单位也会捐”。
8 o! b+ V5 q# b  b0 Q* r. D5 L8 c# R( B* F! ~
+ @# w* j, d* {/ q
  儿子吐吐嘴儿,不再说话。
5 C; K+ d* C  K% ?$ l" L
, W+ h3 T$ ?6 u  d
% {4 g- H  @0 Y. N1 P1 o  突然想起了一个问题,现在越来越没有爱心了。
2 p+ l4 `6 E' D- S- C7 a$ K! f4 U' R0 s9 V% \6 g

% K* y# |" G( X# J  A8 A* t  当年小的时候,天天学雷锋做好事,而今天,面对灾难,当然会同情,但却从不像孩子那样主动想给捐款。4 E8 p; r$ g  j. P+ A: k+ ^2 R
9 y7 v; k1 e; h5 L4 {1 P: v( O6 R( t
+ x0 S, t! x7 Q  [0 p" b
  为什么我们的爱心越来越少?一定程度上,也不是爱心在减少(因为捐款是必然的),而是“被爱心”越来越多。
, w! `$ |: u- Z5 E( x( z  M$ D0 e; B  A; W# H3 E0 J  {
0 U( e2 [+ r- l6 A) B+ t" a; o
  这一点,相信在单位的人都有体会。
9 M9 x" s- ]- M7 V! X# o- Z+ M* |* X1 d; h- e3 U# C
6 [' V( W. C% t
  一到重大事件(灾害),就有通知下发,要求按级别捐数量不一的款,然后汇总后上报。
/ _7 ^3 }; l+ i6 c& O1 _5 r& H( v
! P6 f4 k& d" q( ?) z+ X3 m
5 t5 X4 ^5 U" d) |  这样的捐款估计想让人喜欢都不容易,因为你并没有任何主动权可言。
, g5 z8 R4 A8 b# x7 i2 ?
9 N/ ^) n4 ?* P7 ?- j  n" @& m3 k9 i7 S+ C, I# V& u3 r
  人应该有爱心,当别人有难时伸出援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帮助了他人,幸福了自己。当年,我在老家工作时,有时候的爱心“献”得就很憋气,因为很多捐款和捐物都是强制性的。记得有年向灾区捐赠旧衣物。那时我还没有结婚,随身几件衣服都是常用的。不得已,只好花钱买了几件捐上应付了任务。这种强捐让我至今不喜欢。+ [( k1 w! M. T  r) o$ u. F: E
6 ?6 U9 a; x  Q# y3 T4 \* x' w/ a

; i) j( r$ u9 e0 p7 x  我从北方来到南方工作,感到最吃惊的是有一个星期一,和同事闲聊。同事说,他昨天去义务献血了。我很吃惊,怎么突然就献血了。这下,轮到同事吃惊了,看到街上的义务献血车,就想献,于是就献了呗。啊,原来这样啊。' c' y' U/ {/ E2 n
7 J2 d1 b3 j# @  F: l' O

7 a) o+ K: p5 X- Y  我在老家单位时也经历过献血。我单位近130多人,每年都会有近40个献血指标,这可是层层分解下来的。而我们这个单位,可能有几十个肝炎患者,另外老弱病残可能还有几十个。因此,这40个指标基本上每年就那些人在献。我曾经连续三年都积极参加了,没办法,这个指标分到科室里,你不去就得他去,有些人年龄大,有些人职务高,有些人没结婚(本地旧俗,说没结婚献血对以后生育有影响),有些是女孩子身体弱。当然,我们这无偿献血,一般说来单位还要给适当的补助。就这样,为完成任务,也不得不大单位(系统)分配给小单位,小单位分配到科室,最后就到了个人头上。我常想,如果在老家,没有指标,没有任务,会有几个人主动去做?因为老家是个相对封闭的小城,就我看来,没有达到一定的文明程度,在一定意义上捐款还不能不靠指标来分解。否则,可能还真捐不到钱。
5 z0 y. g1 l& I3 D
: f! J) l8 I# {3 L  X
/ }5 V9 _+ p  ^' }  其实,今天摊派式捐款已经产生了强烈的反作用,那就是大家自愿意识已经快退化到茫然不知所措的地步了。
) w4 B) Q2 ]& \- ~2 p, b2 |0 L$ j) t  N8 F

  c3 ~1 O# S( X$ U) Q  靠行政命令捐款不行,完全靠自愿可能又募不到钱。
) U5 i' g9 _2 X$ @* k
' r2 N2 ?' N! M% p4 s
5 F5 I% g' `8 k* k, |  这可真是个考验组织者的智慧的难题。
; ]* k/ l! I* K3 H+ t1 ^9 V8 l, L, g* S" Q) u3 b, d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6-1 15:03 , Processed in 0.07344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