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暂停注册!
查看: 798|回复: 0

一个正科级的法院副院长何以如此肆无忌惮

[复制链接]
killva 发表于 2010-3-20 22:05: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 l# ?% M7 ~5 o% O3 _
7 d8 @1 j! N" ^( i% @
  湛江市坡头区法院陈副院长因涉嫌经济犯罪,被湛江市检察院逮捕。(2010年3月17日南方日报)
$ V3 B) V4 o6 p8 v
1 j$ `% d7 Q1 R9 M, T+ ?
: m( _$ O/ n, }! f+ c" `1 m5 N  说实话,这样的反腐新闻不新鲜。
0 Q) I  o' S" u3 E- T( {- R3 o; C
* K! `3 C/ s$ H3 K
  一个基层法院的副院长不过是个正科级干部,实在算不上什么。再说法官犯罪,连最高法院副院长黄松有无期了我们也没有表示惊讶。在这个意义上,陈副院长实在不值得一提。
2 Q3 j0 s) C- \/ ]2 M
$ C7 G8 k* L: e
9 y' l' `) i$ u# Z  但诸位须知,这样的反腐新闻能吸引人,自然是有点料道的。8 Q' n/ @- X3 Q+ j8 t1 i
" d2 }9 {! e; |% Z# k
+ d3 p! Z  B, l, b/ j
  一者五十岁的副院长老牛吃嫩草。估计陈副院长第一学历最高不过高中(当然现在如果查档案完全可能是大学本科、研究生甚至博士),凭什么就能娶个如花似玉的女博士?新闻中说女博士20多岁,是记者用了春秋笔法。大家知道,如果女孩子读到博士,没有27、28是不太可能的。如果是神童类的女博士,你想她会嫁给这么个副院长?早嫁给外国人了。这样说来,副院长与女博士之间年龄差距不过20多岁。我们为什么能容忍时年82和28的杨(振宁)、翁(帆)之恋?难道说仅仅因为杨是名人而陈不是吗?当然不是此原因。关键是杨的名声是人家自己努力的结果,他娶谁我们只能羡慕甚至忌妒但不能监管,而陈是官员是公仆,作为主人,我们自然有权问个明白。
4 n; j7 e7 J" O9 b! E- ^. o& j5 _+ v- s; x( F

9 I* f, d5 k8 \! ^" A7 [  P  二者一个法院副院长竟然停妻再娶,3次婚姻让人联想。我们知道,外国的法官很多像修女和神父一样,是终生不嫁(娶)的。因为你怎么能想像圣洁的神父在上班前还要先给小孩子洗尿布呢?美国有个卡多佐法官,卡氏是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犹太人的后裔,21岁他还未等到取得法学学位就获得了律师a>资格,42岁任纽约州立法院法官,62岁时进入联邦法院,在出色工作六年后不幸逝世。在卡多佐担任纽约州最高法庭助理法官和首席法官的18年里,他就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绩,使这个法庭成为很可能是全美各州法庭中最繁忙、最有名的受理上诉的州法庭。在他的判词中体现了对现代问题与众不同的观点以及巧妙的表达风格,作为一个法官,他一生中没有那么多叱咤风云荡气回肠的故事,但他对后世法官的影响之大却绝无仅有。卡氏深居简出,终身未婚,始终与俗世保持着一定的距离,被誉为具有圣人般的个性(Saintly?? character),但他同时又在文学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这为他成为一个艺匠般的法官(artist)创造了条件,如同一个仁慈的上帝,高高在上却又悲怜地注视着人群。至于国内,我没有见过权威统计,但我所经历的法院绝少有单身者,据此可推断,大多数法官是有配偶的。在国人的一般印象中,“升官发财换老婆”,作为执掌法律的法官,官至副院长,频繁换老婆,自然让人不舒服。8 F8 n" I6 k: L
' Q! a! W* W( C/ u# [* B7 G
. a% h- S8 n* t3 i  ]+ t7 S. o; q
  三者婚礼时机不当。正如网文所说,2008年5月13日(即汶川地震的次日),就在全国人民都沉浸在灾难的哀痛中,连国家领导人都亲往灾区赈灾的时候,湛江市坡头区法院副院长、市政协委员——陈沛霖却在广州白天鹅宾馆举行婚礼(再婚),迎娶20多岁的女博士。当晚的婚筵摆了二十六七桌。
7 G3 S" n# @2 W$ Y+ f2 f& \9 ?% u+ E; g, s& |# F- m

$ @; _* a; ]6 k% d3 g! Z  我们向来有国丧的习惯,侯宝林在《改行》这段相声中说:从前皇帝病死,举国都要“志哀”,不但禁止宴会娱乐和鲜衣华服,连红萝卜、红辣椒这类带点红色的小商品,也必须戴上特制的蓝色套子,才能公开出售。相声虽然有点夸张,却也不无根据。按照清朝的法令,不仅老百姓要为皇帝服丧,报纸也要为皇帝服丧。你一个正科级干部竟然如此不识大局,顾大体,网民自然要声讨之。7 v; e: M  D+ m1 j) V) t, y1 R

" H9 c5 P* n* f# ?" U
3 Q6 V4 c9 |- {  ]2 V/ w+ _  四者招摇引人忌妒。我是骑自行车上班的,对车情一点不懂。从网上看,陈副院长自己开一辆丰田霸道越野车,送给第3任妻子的是一辆价值过百万的保时捷豪华轿车。后者,好像厦门红楼中赖某的侄子送给某歌星一辆。看样子,这种车容易惹事,请诸位小心!至于领导干部的配车,更不是个小问题。 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原院长孙小虹是爱车之人,据中纪委资料显示,1997年初,孙小虹还在昆明中院院长任上时,乘坐的是1.8的奥迪100,孙小虹嫌其不够派,将这辆车改为刑场指挥车,然后用账外诉讼费a>购回一辆2.6排量的六缸奥迪。1998年2月孙升任高院院长之后,昆明中院又购回一国产2.6的奥迪落户到省高院,作为孙的专车。当时,中央规定这个级别的官员座车排量不能超过2.5。于是,孙因车辆超标丢了官。当然,后来又复出,但因车误了前程应是不争之事实。
3 I& r% y) g0 G4 U6 H3 y$ J* f# s& I1 O& r% m

/ H; S/ V5 f4 m' D  五者分管执行这个烫手山芋。法院的执行工作,怎么说呢?是块肥肉。这是个热点岗位热点部门,不过,许多法官也正是因此而落马。而陈副院长正好分管此工作。在一个基层法院,这个职务是相当有含金量的。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如此。
7 z' |1 f6 s, p: }0 s* U* g
+ u/ M. K2 W1 n* ?4 M. x
: F. V1 ?0 c9 t0 V  六者,我们干部任用中的天花板现象。天花板现象(指在干部成长过程中,大多数人达到一定级别后,晋升空间便会越来越小),特别是现在的法院院长往往由上级法院派出,副院长提升的可能性几乎为零。缺少进步空间,自己往往会产生倚老卖老的思想,即使是东窗事发公众也有普遍的理解,这也是敢于以身试法的重要原因。陈副院长作为土生土长的坡头人,相信经营2、30年,自然在地方人脉了得。法院业务熟悉,人脉又广,又有实权,又没有提升空间,不换老婆、开靓车,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所以,我们看出正科级的法院副院长何以如此肆无忌惮。* g- G2 i1 j4 Z& B6 \2 x9 K% E
; q" y: z: Q3 ]6 h/ U- `$ w
) v! V7 J8 s3 y9 s( {6 R- H
  因为权力即将到点,潇洒一点是人之常情。我接触过一些即将退休的老领导,发现他们的觉悟绝对不如一些一般干部。但你有什么办法?他们只要不是太过分,一般组织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法院的院长怎么又敢得罪这种倚老卖老的老干部?缺少监督,缺少晋升空间有钱,有钱,自然就容易放纵。涉黄松有案的杨贤才1991年就是正处级干部(省高院的民一庭庭长),而直至被抓的2009年,才享受副厅级待遇(副厅级巡视员)。我个人一直认为,其最终走向犯罪与此是有一定关系的。因为我见过一些提拔无望的领导干部的消极,可能比普通干部要严重的多。& x6 @# _5 }' C" g
6 L" d1 }8 V6 j+ j. x
( [, |# p* }. e  I/ C* K8 u
  对此事,我能分析个一二三四,但我绝对没有解决办法。相信你也和我差不多。因为都是我们这些只有想法没有办法的人在乱说。
3 d& Q. Z# j! Y  ?$ T3 W" ]; ~; p3 y9 J% _! Q
*滑块验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暂停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小黑屋|手机版|微社区|法眼天下

GMT+8, 2024-6-17 06:41 , Processed in 0.081839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